网站导航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学员风采>>学员故事>>现实和理想

【学员心声栏目】由逸仙学员为您讲诉他们的故事和成长,也许语言并不精美,文字并不华丽,但相信,从这质朴的词 句中,您一定可以找到引起共鸣的契合点!

学员: 廖国刚 [2013/4/5 14:57:59]

  一次偶然看到朋友的QQ签名说“命运这样安排我也只有接受”,我开始思考究竟是命运决定我们成为怎样的人,还是我们做了什么从而决定我们的命运。朋友说“拿多大碗,吃多少饭”,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决定一个人饭量的应该是胃口而不是容器。

  总有声音在说“活得一定要现实,不然一定被现实打败”,好像在这个社会里只要谈理想就等于或约等于不现实。切?格瓦拉说:“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面对”和“忠于”很明显是两个层次。最大的理想主义者,应该是最大的现实主义者。现实世界从来不排斥理想,只是如何平衡的问题,任何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现实的人都有“病”。毕竟,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一定要辞了工作去跋山涉水,卖了房子才能环游世界?人生绝对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也不是顾此失彼的遗憾,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选择螃蟹或者苹果?总可以找到一条解决的途径,只不过困难一点的事大家不愿去想更不愿去做,我们只看到两点之间最短的是直线,却忽略了折线波线也可以到达目的地。本能地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没有勇气和耐心去相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现代化的日臻化境带给我们的不是对精神丰足和自我实现的追求,而是健康向上且参差多态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面崩塌。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而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却把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改到了最高层,真够可以的。物化的压力很大,你不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到底是选择满足别人的物化需求还是满足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最简单又好像最难的问题。

  谈到理想,总还是有一部分人瞬间就心旌摇曳眼光闪烁,可惜大多只有感性没有“敢”性。你说你想开个不赚钱的小店,办个杂志,玩音乐,当画家作家,开间舞蹈教室,去NGO工作,援藏,救助流浪者和垂死的人,支教,保护动物,拯救地球生态,摆地摊环游世界,创立一个新鲜的行业……

  立马会有无数异样的眼光齐射过来扼杀你的内心蠢动,他们告诉你“不切实际”“这些是空花泡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要接地气,踏实工作,努力赚钱比较靠谱”“不要阳春白雪,不要活在真空里”……于是你就扭头回去啃书本、考证、出国留学,一次又一次成为国考省考的炮灰后依旧勇往直前,挤破脑袋进四大、投行、500强,买房子买好车,嫁个高帅富娶个白富美,仿佛这才是有大花儿大彩儿的人生正道,只有“你应该…”,没有“你想要…”。

  于是你就在这个奢华迷津的欲望社会里渐渐迷失自己,在物欲取暖的过程中丧失了纯粹的个人属性,老于世故,虚荣浮躁,焦虑疲累,或狰狞或谄媚,最后活成一个千篇一律的人。

  向而不往是你的人生常态,等到行将就木时回首前尘旧梦才悔泪涟涟,无限放大对自己的戾气,把自己忧伤成一朵老蘑菇。可惜过气的理想就和过气的爱情一样,一旦过了那段时间,就会变成横在心尖上的一块尖角沙砾,看着碍眼又硌得难受。

上一篇 | 下一篇